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需理性看待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需理性看待

作者:李倩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般来说,大学生毕业以后有三个去向:就业、考研或出国,其中就业是主流。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慢就业”现象正在大学毕业生群体间悄然兴起。所谓“慢就业”,就是毕业后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自由职业或者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思考和规划以后的人生道路。

对于眼下发生的“慢就业”现象,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无法理解,毕业后不赶紧找份工作,而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简直是对生命的浪费;有人说,“慢就业”是一种理性回归,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思考和准备,是成熟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大多数的“慢就业”其实是“啃老”,大学毕业生已经到了应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年龄,不能纵容。

其实,“慢就业”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一样,对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需要理性看待,不能盲从。

一方面,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人生的路千万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除了就业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慢就业”给自己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可以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兴趣,规划以后的人生道路,为未来发展理清头绪、打好基础。大学毕业生们如果能通过“慢就业”,对社会和自我有更充分的认知,未来发展也许会更好。另外,“慢就业”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

对于家境殷实、不需要急着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可以“慢就业”,考虑自己的兴趣,静下心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毕业就意味着要帮父母分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了,不能纵容自己。如果父母还在“苟且”,谈什么“诗和远方”,找份工作帮父母分担才是应该做的。

如果随心所欲地“慢就业”,会错失国家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许多就业政策、扶持等优势,一旦错过毕业招聘季,再找工作会很困难。很多企业只愿意培养应届生,也就是校招,错过了毕业招聘季再找工作就是社招,社招是要看经验的。这个时候就既不是应届生,又没有工作经验,越往后拖,作为求职者的那点可怜的优势就越被消磨殆尽,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就越小。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形成“啃老”现象,我想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没有出息的“啃老一族”吧。

每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原因也有利弊,对于大学生而言,对待“慢就业”现象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权衡利弊,理性看待,切勿盲从。




上一篇外卖“禁令”,是否合理?

下一篇搜狗CEO王小川:未来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