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作者:齐全       来源于:家长学院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齐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平均每一个学生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尤其是大学生。现在手机依赖症这个现象很普遍。随处可见玩手机的人,边走路边看手机、边吃饭边看手机、边说话边看手机•••总之,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有没有时间,都会创造时间和机会看一会手机。尤其是大学生,在中学的时候,由于家长和学校管得严手机并不普遍,但到了大学,不论是个人要求还是家长主动买单,基本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机,突然从题海和管制中解放出来,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就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寒窗苦读十二载,一朝毁在手机中。

不光手机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同时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不乏有因玩手机而引发事故的报道。还有对人际交往的影响,通过手机上的一些社交软件和别人在虚拟的世界里聊得不亦说乎,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沉默寡言。很多人心里也知道沉迷于手机不好,可是就是控制不住,一旦拿起手机,一直玩到手机没电,充电宝没电或是自己困得睡着了,以前睡觉醒来是看看时间,现在是赶紧看手机......很多人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玩完之后又懊悔,懊悔之后还是忍不住去玩,离了手机就浑身难受,手机俨然成了鸦片。7月19日上午,我们手机依赖症调研团来到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中心负责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形成手机依赖症心理方面的原因。

231.jpg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门

什么样的人容易依赖手机?手机完美实现了逃避独处,因此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容易依赖手机。这个概念可能有点形而上,我们把它具体化了就是:内向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的人会依赖手机,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即使互动的时候也常常陷入沉默找不到话题,但是和自己呆着又不能享受其中,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缺乏关注、生活单调的人会依赖手机,生活需要一定量的信息刺激,我们的大脑也只有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才会活跃起来,于是他们会采用手机这个方案来解决生活的单调。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分析:

第一,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影响或压力时,自己的认知或行为遵从于公众舆论或群体大多数人,甚至出现违背自己意愿 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 “随大流”。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朝夕相处,群体内部具有足够的同一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个体独立性较差、自制力弱,对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因此,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从众 现象比较普遍。“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玩,我也要玩”的心理,导致一些大学生购买和使用手机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看到同学都买了、都用了,便认为自己也有这种“需要”,自己也购买并使用手机,才能和大多数同学保持一致。

第二,心理诉求的需要。一方面,使用手机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通话、发送短信,随时随地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人取得联系,获取社会资本,满足社交需求。一般说来,手机上存储的号码越多,每天使用的时间越长,说明社交网络就越大,获取的社会资本也就越多,导致对手机的依赖也就越深。另一方面,借助手机包含的丰富的附加功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手机不仅拥有通话和发送短信的基本功能,还 包含手机上网、音乐、游戏、电子字典等功能。处在黄金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手机丰富强大的功能、满载的信息、方便快捷地传递,无不吸引着大学生的使用。

第三,人格特质的差异。有研究发现,“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最少,相对而言,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的短信条数最多;而在手机使用时间方面,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时间最少,胆汁质的大 学生使用的最多。” 根据艾森克人格理论,胆汁质类型的人,脾气急躁,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因此,胆汁质的大学生有许多朋友,需要与人交谈,所以经常使用手机,将自己 知道和发生的事情与同学分享。他们还经常关注别人的信息,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或一段时间没留意手机,便会觉得不安。而粘液—抑郁质的人,安静稳定,反应迟缓和情绪不 易外露。 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不爱社交,喜欢把心事藏在心里,而不愿意找别人倾诉,也不关注别人的事情,因此不太使用手机,对手机的依赖性较低。

第四,不良情绪的排遣。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缺乏生活的磨砺,心理尚不成熟,性格比较脆弱,情绪波动性也很大。据有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显示,“心烦意乱、感到不适、产生幻觉、焦虑暴躁、悄悄查看、拇指酸 痛与情绪稳定性都呈正相关。” 因此,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对没有电话或短信的刺激反应更强烈,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心烦意乱、焦虑急躁,甚至出现幻听。而情绪稳定的大学生由于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因此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较不明显。此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部分大学生学习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或无聊感后,需要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来排遣,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




上一篇做好学班不容易

下一篇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