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于:家长学院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校园聚餐,是人之常情还是畸形社交?近日,一项关于大学生聚餐的调查结果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务正业,精于世故的表现,也有人觉得过于频繁的聚会是一种奢靡,会给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带来负担;但也有媒体评论认为,这种派对社交在国外名校十分普遍,没必要上纲上线,反而是国内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代不符,限制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发展。

这项针对460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所有受访者中,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

人民网记者走访发现,同学间聚餐确实在校园中比较常见,但是像“社联主席1个月20多个饭局”的现象实属个案,多数学生表示,每周一到两次是聚餐的平均概率,而且基本上是AA制。

改善伙食、交流感情是首要目的

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他们大多表示,平时聚餐主要是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吃点好吃的”,以社交为目的聚餐的现象在自己身边并不多见。

圆圆(化名)是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每周她都会和关系要好的同学聚餐一两次,“每天吃食堂真的太腻了,所以一般周末或是没有课的下午,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就会一起改善一下伙食,趁机在一起聊聊天,费用都是AA制”,圆圆告诉记者,学校附近的饭馆消费一般不会很高,一次聚会每人平摊下来也就30到50元。

北京理工大学研二的许可每周也会和同学保持一到两次的聚餐频率,“学校附近好吃的特别多,有时候是跟室友一起去,有时候是一个班、整支球队或实验室的伙伴们,一般期末期间会比较频繁,大家会一起庆祝考试结束或欢送毕业的同学”。

他坦言,读研之后,经济条件更宽裕了,聚餐次数比本科阶段更频繁些,但同学间聚会也不会去很高档的场所,费用基本都是实行AA制。许可认为,偶尔的聚餐有利于增进同学感情。

聚餐是社团建设的一部分

除了同学间聚会,记者发现,在大学校园里,社团组织的聚餐也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干部认为,聚餐是团队建设的一部分。

今年大四的张颖(化名)入校以来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对她来说,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聚餐会相对比较多一些。“一般整个社团的大聚餐不多,一个学期一两次左右,平时各部门的部长和干事之间会小聚”。她认为,聚餐也是团队建设的一部分,并不都像网上说的那样是奢靡浪费,学校社团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所以聚餐时大家也都是实行AA制,“有时候部长也会请干事吃饭,但是频率不高,在任期间也就两次左右”。

张颖告诉记者,除了校内社团的聚会,有时候校际之间也会开展交流,但因为涉及人数太多,往往不会以吃饭的方式进行,“我们一般都是在一方的学校申请一个会议室,简单备些茶水瓜子,主要还是以交流为主,有时候也会在咖啡店进行,费用也是AA制”。

许可在校园里也属于“活跃分子”,担任着多重学生干部身份,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学里“聚餐社交”挺正常的,也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并没有太多功利的目的。“毕竟学校社团管理和运作很规范,学生干部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搞太多交际也没必要”。

许可同时表示,聚餐也不应是大学生社团集体活动的单一形式,“组织一些学术沙龙、研讨会效果也会很好”。

校外实习、自主创业铸就“社交达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天“赶场”的情况在大学生当中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有些能力出众的学生干部在校外实习或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会积累不少人脉,参加社会上的应酬是“家常便饭”。

上海师范大学外语专业的李婧(化名)能力出众,大二就当上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并成立了公益小组,兼任小组长,同时还兼职着一些履行网站的文案工作。今年大四的她目前正在一家视频直播公司实习做市场拓展,经常接触到各种客户。在同学当中,她属于不折不扣的“社交达人”。

翻开她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是参加各种饭局、宴会的照片,“多积累些人脉对就业会比较有帮助,而且我也很喜欢跟不同的人接触”,李婧坦言,大一、大二时参加同学之间和社团组织的聚会比较多,但大三之后面临就业,就会以社会上的聚会为主。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的李申是一名大学生“创客”,“约饭”是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跟同学、跟创业团队偶尔聚一下,与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的沟通也往往会以吃饭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一般都吃得比较简单,以谈事为主,不会太讲究排场,也不浪费”,李申表示,网上的调查结果是否有说服力他不便表态,但似乎并没有在同学当中引起共鸣。

学生干部一个月20多个饭局仅是个案

“社联主席1个月20多个饭局”的相关报道在网络上疯传后,网上的舆论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大学生群体,认为他们不务正业,提前浸染了社会上的“酒桌文化”,批评声此起彼伏。

对于网络上的“指责”,学生干部默默(化名)觉得有点“冤”。她认为,这篇报道存在很强的误导性,“学生干部要做的工作很多,还要兼顾学习,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社交和应酬?”默默表示,一般在完成一个大活动、一项大任务的时候大家才会一起去“嗨”一下,吃饭或者K歌,但不会喝太多酒。

对此,许可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学生干部聚餐社交是常事,但是到如此“不堪重负”的程度自己还真没见过,奢靡浪费也极少见到,“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可能会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大学生都是成人了,应该有能力根据自身情况去应对”。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下一篇人丑就该多读书?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