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梦雪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王小川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有三个方向:识别、创造与判断,而其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在判断。王小川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搜索引擎会自然而然演化成为问答引擎。
AlphaGo,作为引爆人工智能的开端,深度学习在其中承担了最重要的责任。AlphaGo之后,最重要的突破领域是在语音和图像领域,在文字领域的进展很缓慢。今天我们在机器翻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问答和对语义的理解是不够的。回到图灵测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图灵提出了问答机器推想这样一个概念,今天我们直观感受是语音图像进步很快,但是自然语言的处理其实是比较慢的。
抛开技术,人工智能有三个产品方向,一是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二是图像——我们去生产图像,生成识别;三是创造。大家提到了人工智能进步的层次,我想换一个方式描述——工程师在人工智能时代会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开始提到传统的方法是把规则教给机器,随着统计系统的发展,包括深度学习,我们开始更容易地将答案教给机器。在数据的积累下我们就可以让机器变得更加聪明。这里面更前沿的方式是将目标教给机器,AlphaGo融合了几套算法,但这样把目标教给机器的强化学习,还并不成熟,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之前三千万局人机对战的棋谱的话,AlphaGo没能够做到只通过强化学习来战胜人类,这是技术层面需要往下突破的重点。如果将目标教给机器,机器能够做自我学习,这方面有新的突破,那我们离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就更近了。
那么现在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哪些不靠谱的地方?在产品上不适用之处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语音识别靠谱吗?在百度、腾讯,都提到了语音识别的能力,今天我给大家的演示也用到了语音识别,这是搜狗自己的技术。在安静的环境里面我们的识别准确度已经到了95%,甚至97%,但是一旦有噪音,准确率迅速下降。当噪音还只是汽车的引擎噪音、风的噪音时,我们把噪音当成原始数据进入监督学习系统里去,把这种噪音变成机器见过的问题之一。但是事实上我们见到更多的情况,如果同时两个人说话会怎样?在今天的学术界依然无解。
那么人和机器在语音识别上的区别,究竟怎么破解?我们用机器的时候,采用立体声的方式做定向的识别,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个麦克风矩阵,通过立体的方式知道其中一个人在说话,把另外一个人说话去掉,但人本身是这样干的吗?如果把一只耳朵堵上,我是否没办法分离出谁在说话?或者把两个说话的声音录在一个单声道里面,人可以识别吗?人当然是可以的,所以人的方法和机器不一样。人怎么识别?因为人的音色不一样,还是因为两个人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还是因为他们不同的语音,博士说但凡同时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只要能够找到差别,人就能够把其中的一个声音识别出来,所以人在和机器处理过程当中有巨大的不同。语音识别最成熟的领域其实还是和人有很大的区别。
另外一件事情是语义靠谱吗?对语言的理解,谷歌在之前是用知识图谱的方法解决,现在遇到了瓶颈,谷歌实验室最先进的人机对话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订餐订酒店,对话过程当中机器的表现非常惊艳,我们上去试,有一个环节,机器问你:“你是需要停车位还是不要停车位?”这个时候我们回答要或者不要都没问题,如果回答“我没车”,大家知道机器会怎么样吗?他们完全不理解我没车代表着我不需要停车位,因为今天的机器,在自然语言概念的理解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自然语言处理是可以做的,但是语义理解到现在还是一个不靠谱的阶段。谷歌也在今年发布了一套对于自然语言能够做句子分析的引擎,把主语、谓语、宾语提出来,但是准确度只有90%,提不上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光靠统计靠语法已经不能支撑,往下是需要对句子当中的具体概念有理解才能消除歧义。我们知道不能把马路放在冰箱上面,这对于人来讲非常好理解,但是对计算机的挑战非常大,这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还不够的地方。
很敏感的问题,无人驾驶靠谱吗?今天百度在大会上也提出了发布无人驾驶汽车,但是从我的了解,如果以今天人类的技术,我们确实再见过的场景和封闭场景中都可以使用。但是对于真正开放的环境,不只跑在高速上的汽车,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是不安全的,因为这个场景只要没见过,可能会犯严重的错误,就像AlphaGo下棋一样会突然发疯,所以作为辅助驾驶是可以的,无人驾驶在真正的技术突破以前还做不到。今天的深度学习缺乏推理,缺乏对符号的理解,如果没有符号,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就会成为瓶颈。
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提到了(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一些行业,比如说棋手、医生、司机,机器在里面都可以做很好的辅助,但是对于大家没见过的创造性的事情,比如规划、科研,其实对于机器来说还很难,今天在媒体上机器自动写文章、自动画图,在科研层面展示出了一些魔力,但是还没有到可以取代人的阶段,所以在这里面我先把大家对人工智能预期降低下来。
目前有很多人比较关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出现第三次退潮,前两次我们都认为人工智能到来了,但是这次可能会比之前好,这次是人工智能第一次真正进入到了使用,切实在语言处理、声音处理、图象处理,和在一些高维数据空间上能够比人做的更好。所以这次的区别就是大量资金、资本投入到了人工智能。也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在毕业以后从事人工智能工作,这是和之前不一样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另外一方面我们开始期待不断产生新的突破。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做人工智能,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这里面起步最早做对话系统的是苹果的Siri。但是这个系统并不成功,在中国用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现在技术没有到来,对于自然语言的处理能力、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那么为什么苹果这样一个追求极致的公司,会把这个系统发布出来呢?一种可能性是苹果对技术了解不够;另一种可能性是我认为这是乔布斯的一个遗愿。我们知道发布iPhone手机的时候,乔布斯病重,只能躺在病床上看发布会,发布会完成之后,他很快就离开人世了,所以Siri就像一个早产的婴儿,在iPhone4s里面发布出来,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系统代表着人类终极人机交互的畅想。
事实上在大量的文学作品、科幻电影里面,都会提到问答机器人,不管是《星球大战》、《超能陆战队》,还是《星际穿越》都提到了。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最后的问题》,描绘就是人类造了一个机器,把所有的资源都用了上去。这个机器可以回答其他任何问题,却有一个问题回答不了,就是“宇宙是怎么诞生的”,这是文学作品对问答机器的思考。
在我们讨论问答技术和讨论人机对话的时候,输入法也许是最好的一个切入场景。输入法作为一个人的分身,更容易帮助你建立思考。输入法也会从一个拼音工具走向一个对话和问答系统。
搜狗有两个核心产品,一个是输入法一个是搜索,一个是搜索信息一个是表达信息。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我们能更好地解放人的思考。我们有一个理念,包括两件事情:一个是做自然的交互,不只是语音,还包括语言;另外就是做知识的计算,能让机器开始逐步建立推理的能力。搜狗输入法在中国拥有最大的语言数据处理积累,我们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
期待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取得技术上的突破,给未来世界带来便利。
上一篇: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需理性看待
下一篇: 关于未来,还请你不要放弃希望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