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看待问题”所造成的窘境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辩证的看待问题”所造成的窘境

作者:徐磊       来源于:家长学院

最近总是陷入一种窘境,也是我写此文章的初衷。在叙述是怎样一种窘境之前我还是想明确一个定义—辩证,因为我所接触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有一个无敌句式“你要辩证地看问题”,也正是这句话让我陷入该窘境。于是我利用知乎、百度等工具搜索该词,发现一篇题为《被“辩证法”毒害的中国人》以及数篇就该篇文章意图纠正错误观点的文章。诚然,我对这几篇还没有细看,我想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阐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不然我可能又会因为“既然都搞清楚了就没必要让人知道我因为知识的匮乏所犯下的傻”此类的观点放弃写下这篇,毕竟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东西了。

就目前,我所理解的“辩证”仍旧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我们分析问题是要从正反两面出发,找出其中的逻辑错误。但关于这个错误我经常都没有结果,并且总是因为自我否定而告终,选择不向他人阐述观点。下面以两个例子说明我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左右别人的观点”这一观点中说明该“窘境”是如何形成的。

例一: A想追求一个女生,想好了一切浪漫的方式发起表白,但A还是咨询了他的亲朋好友,得到的结果是: “你所想到的浪漫方式过于形式化,如果是真爱完全用不着,甚至她会主动追求你;并且在恋爱初期,你应该考虑各种成本,在没有确定关系之前不应该付诸太多。”

起初我的观点是:恋爱是需要成本的,同时更需要勇气和激情,并且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讲其他,假使成了那么关于追求的这段将是美好回忆,假使没成,那么就是那句“ 吃一堑长一智”。亲朋好友的建议,只是将自己心中理想的追求方式强行安在A的心中,所以这种长篇大论式的灌输式的“建议”实属不应该。

在“理智”的思维中,我决定不贸然发表意见,避免出错:亲朋好友毕竟比A年长许多,他们所经历的或许足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如果A照做,或许真的能避免其吃很多亏。我甚至还想到,如果我仓促的发表上一条建议,并且A也采取,付诸于行动,导致后来受伤不少,那么我是否就成了“罪人”?

例二:现今的网络同样到处充斥着“灌输式宣传”,无论使用哪一款购物、资讯、新闻APP或者网站,如果在搜索栏输入内容并且浏览,那么接下来的使用过程中总会看见数条类似的内容,我称之为“捆绑”。

起初我认为:真的不用担心“网络传教”吗?浏览已经成为每个网络用户每天必做的事情,并且其浏览量都不小,假使某款APP或者网站通过用户注册获取了大量信息(联系方式、地址、消费习惯等),然后定向的推送某内容,左右用户的价值观或者达到营销目的,形成某社会风气,不也是一种社会危机?就如最近某人发表的: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现状,不敢想象,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一“基本原则”会是怎样的情形。

同时又想到,网络是否已经成为国家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主要渠道?利用其推送社会正能量,宣扬其核心价值观也不免为一件好事。我相信国家会对这一现象采取行动,所以同样选择不向周围人阐述这一观点。就最近几款APP被封杀的消息,也证明的确采取了行动。

类似的窘境在我的生活中数不胜数,这几乎都造成了我在与人交流中都选择不轻易发表观点,不轻易左右任何人的思想(当然我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是想做一名“爱恨分明、嫉恶如仇”的人的,可就是面对普遍认为“恶”的事物或者人,已经习惯了不发表过多观点,不多加指责。面对普遍认为糟糕的事情,都能以一种“平淡”的心态度过。以至于许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其实在你说出某事物的同时,我已经站在我的角度想出了“正反面的回答”。不知道你此时是否会觉得我很“复杂”,其实我也很想“简单”。或许你同时认为这已经在左右你的想法了,这我不否认,毕竟这也算一番言论。但是或许生活就是因为这种互相影响而变得有趣。

另一种想法让我细思恐极:遇见所有事物都“面不改色”会不会让我的感情不再那么丰富?以至于等到至亲至爱的人离开时都不为所动。

可以看出整篇我都没有谈论“辩证”两个字,但我的确受到自我理解的“辩证”很大的影响。不过多谈论是因为“哲学(或许用在这不恰当)”,本不想提起这个词,因为它太深我谈不了。只是在闲暇时记一记,记录我的心路形成过程。当然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原谅我能力有限,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学习。

欢迎指教。




上一篇校园贷的罪与罚

下一篇信任危机论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