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变化看建国七十二年的变化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从服饰变化看建国七十二年的变化发展

作者:吴文馨 吴珺洁       来源于:家长学院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一番讲话如一声平地惊雷惊醒了沉睡在华夏之地百年之久的东方睡狮。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讲话让雄狮蓄势待发。七十年砥砺前行,七十年伟大征程。站在建国七十二周年的时代当口,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展望未来。

建国七十二年间,生产力极速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服饰的变化,细看建国七十年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时代变迁之时,是人们衣着观念新旧交替的时期,在风格上,人们保留着民国色彩与革命色彩,且农村与城市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城市里,人们大多穿着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的旗袍与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带有民国色彩;而中山装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信仰与三民主义,具有浓厚的国民革命色彩。在农村,由于物质资源的极度匮乏,衣服的布料大多是粗棉布与麻布,颜色也较为单调。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衣着服饰的政治意义有所加强,旗袍西装等成为了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代名词,因此社会上的旗袍与西装渐渐减少,而中山装与列宁装则成了服饰的主流。

50年代,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人们普遍信奉“劳动最光荣”的信条,工装裤因此兴起,朴素自然成为了受大众所普遍欢迎的服饰风格。

60年代,1959到1961年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粮食,棉花大幅度减少,棉花和布料都需凭票购买,衣服的款式和色彩都变得越来越单调,一切都要以耐用为主。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展让绿军装成为了主流。

7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在中国大门向世界敞开的同时,我国的服装产业产生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人们的衣着服饰更加追逐时尚和个性,各类颜色,款式,面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

21世纪,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款式与花色,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个性化,服装也开始有了各式各样的搭配风格。在不同的场合,还会有不同的服装类型。各类潮牌出现在商场,中国本土品牌也登上了外国秀场。

服装不断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国七十年,服饰的变化昭显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与改善。

我们满怀期待地期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发布了三个月的“欢乐政策”为何实行难?

下一篇短视频里的“旋生旋灭”:我们是反抗还是拿回主动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