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神医”,“网络名医”为何层出不穷?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电视神医”,“网络名医”为何层出不穷?

作者:朱鹰欣       来源于:家长学院

“我翻来覆去一个月,最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宗留给我的秘方无偿奉献出来。”日前,被网友戏称“主业演员,副业医生”的神医们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神医”不仅仅出现在电视中,在私域营销中出现了很多假医生和假专家,甚至还有电信诈骗集团也参与其中。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电视神医”和“网络名医”。以前信息还不发达的时候,电视上的广告很多是一些“神医”在卖药。现在信息发达了,大家身体不舒服,最开始的时候想在百度上搜索病状,了解病情。这时候,网页中会弹出很多隐蔽的广告——“网络问诊”。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与“电视神医”相比,“网络名医”的危害无疑更大。这些团伙将精心制作的广告推送到搜索引擎平台上,让点击网页的患者加上“名医”或“名医助理”(均是销售人员)的微信,而隔空问诊后得到的都是一堆毫无疗效的高价假药。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涉及至少受害人2.9万人,被骗走的钱财高达1.9亿元。

为何这些“电视神医”,“网络名医”层出不穷呢?

第一,之前有媒体报道提到,网络上享有盛名的“老中医许国怀”根本不存在,而“名医胡学平”只是个会扎针灸的退休厂医。但他们利用“网络名医”敛财的暴利却是惊人的,如,价值30元的膏滋能卖到近2000元。如此大的利润,足以让一些贪得无厌的人走而挺险,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第二,这些所谓的“网络名医”,大多较为分散和隐蔽,有的干脆就是冒名或者是虚构的人物,这就使得相关治理和打击,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第三,尽管跟“电视神医”一样卖弄玄虚、招摇撞骗,但“网络名医”却很少引人注意。大家的关注程度不够,注意到的人大多知识水平不高,举报次数也会大大减少。大家对于这一类的“网络名医”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弱,很容易被“钻空子”。

第四,对于平台医疗广告泛滥和不规范等,监管层面早已有过明确规定。但此次曝光的问题表明,治理效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相关措施也仍有针对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这些“网络名医”,“电视神医”的最大的危害不是被骗钱,而是有些“名医”人假药也假,这不仅耽误患者正常治疗,更可能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打击“网络名医”和“电视神医”这样的社会毒瘤。相比“电视神医”,“网络名医”的打击难度虽然更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循。比如,媒体报道透露,这些违法的“网络问诊”,多通过某社交通讯平台进行,这就需要相关平台运用技术手段与相关规范,对此进行精准锁定和打击,同时加大对用户的风险提示等。执法部门和基层社区,也可像重视电信诈骗一样,重视“网络名医”骗局的蔓延和危害,通过主动执法、针对性宣教等方式,提升公众防骗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的是,这种打击往往是在危害发生之后,要彻底割除“网络名医”的毒瘤,更重要的当是联合执法部门、网络平台、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完善日常综合治理,不给类似“网络名医”等违法医疗广告和营销容身之地。这不仅能更有效地捍卫公众健康安全,同时也是建设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空间的需要。




上一篇福岛核废水排放:日本的丑恶行径

下一篇中国少年,少年中国——用青春守望祖国西部美好明天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