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世俗的眼光成为评判的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不要让世俗的眼光成为评判的标准

作者:贾蓉华       来源于:家长学院

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33岁的谭超是山东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负责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8年前,为了考研,谭超当起了快递小哥。他白天送快递,晚上回到家里就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的问题。(中国青年报)

很多人一想到博士、高材生就不由自主的将他们与大学老师、科学研究等高大上的职业联系到一起,渐渐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一旦这种惯性的思维认知被打破,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就像之前一条名为“博士生应聘成为中学老师”的新闻一样,让许多人直呼“刷新了三观。此前,201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受邀回到母校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思维狭隘性与局限性以及对职业具有等级划分的观念。甚至有网友认为以上例子中的人的做法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仿佛他们不去大学当老师、不去搞科研学术、不去做一份高大上的职业就对不起国家的栽培与这二十几年来学到的知识。

但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博士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都有自己认为最舒服的状态,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与鼓励。只要是自食其力,就不应该受到外界世俗眼光的干扰,更不应该受到外在的束缚与无谓的批判。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既然余华没有上过大学,依然可以写出杰出的文学作品,那么周浩也可以放弃北大选择读技校,博士也可以去中学教书,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他把自己的美好年华奉献在教书育人上的这一选择更值得人们尊敬。

就择业这一方面而言,不存在体不体面一说,也没有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只有适不适合。更何况别人的路,我们没有资格指指点点。只要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矜矜业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无论如何选择,都值得我们尊敬。




上一篇该被排斥的不是学生的“结肠肿瘤”,而是老师心上的“毒瘤”

下一篇自媒体泛滥,新闻学院更应被需要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