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与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改良与革命

作者:王炎       来源于:家长学院

历史,这一古老的名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以它特有的方式留下了属于时代的印记。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缓缓向前,探索那段不一样的峥嵘岁月。时间倒回到世界近代初期,就全球范围而言,世界历史的起讫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其间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和封建制及与之对应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在世界近代史上起主要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西方的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的呢?纵观世界,我们发现,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无非两种途径:一是革命,二是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阅读历史,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社会基础的不同,领导者会选择更加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途径来选择进入近代社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选择革命道路的主要国家。

英国:英国作为近代社会第一个跨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经济实力和文化涵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议会与国王对抗的形式展开,从詹姆士一世入主英格兰,开始斯图亚特王朝,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中间国王和议会的斗争此起彼伏,双方都想对国家的最高权力进行争夺,在这轮争斗中,他们都为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此后,英国经历了短暂的共和时期,克伦威尔的“护国公”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的曲折过程,终于在1688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而获得了革命胜利。这份法律文件埋葬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致使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这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来确立的,只是英国的革命并未发生流血冲突,所以称为“光荣革命”。

美国: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北美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宗主国的控制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型联邦制共和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实现的。伴随着“列克星敦的枪声”,美国的独立战争爆发,随后在第一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通过,使得美国战争的局势有了稳定的走向,也为后来美国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变革起了不少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转移视角,看看选择改革道路的国家。

俄国:在1649年俄国确定了封建农奴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不断向前,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俄国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矛盾,沙皇贵族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了发展,缓解了当时的缓解社会矛盾,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日本: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相似,直到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的日本才突然面临强大的西方对手和半殖民地化的民族危机。但是,日本在后期经过明治维新后,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进程。在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同时也制定了相符合的强国措施,这为日后日本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近代社会,无论是通过革命还是通过改革,许多国家在最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所以,在我看来,改良和革命都是发展社会,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的方式。他们两者根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发展国家,使它进入新的时代。不同之处在于革命这一方式比较激进,效果比较彻底;而改良这一方式呢,相对来说要温和一点,可它却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可无论怎样,我们从上述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它们无疑是利大于弊。它们使政治得以民主化,经济得以工业化,文化得以科学化,从而在不同的地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和历史的进程,这无疑是有利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改良与革命又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两者的有机配合,才使得最终改造社会的目的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快速完整的实现。这两种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当我们把两者放在一个发展进程上,双方便得到了互补与完善,这对社会来说是最好的礼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一个例子:中国在清末时的两次改良运动,一是戊戌变法,一是清末新政。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在忠臣随扈下出宫避祸西安。回銮之后,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光绪二十七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这两次改革,一是有志之士的爱国救亡手段,一是清朝灭亡前最后的苟延残喘。它们都是在清末这个特定的时机而进行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观目的性不同,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快了我国近代化的发展以及封建帝制结束的速度。

那么,我们都知道,这两次改良运动最终都是失败了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封建阶级顽固派的不断阻挠加之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抗衡,尽管它们有着一颗爱国热忱的心。最最重要的是发动者仅仅依靠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没有调动群众的力量,凭借一己之力妄图撼动那座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大山”,这样的结局似乎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清末新政呢?首先是它固守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所谓的“清末新政”不过是一个幌子,政治体制改革的精髓就是权力的重新洗牌,政治改革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是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势,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固守旧有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以保住甚至扩大皇族和封建官僚集团的权势,这在政治上就把路堵死了。第二,是它牺牲百姓利益,民众基础丧失。当时的清政府国库亏空,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改革却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政府去筹集资金。而筹集资金的办法却是是以强制捐献和名目繁多的税收等搜刮民脂民膏。这种不考虑百姓的利益,甚至是以牺牲百姓的利益为代价的改革必然失去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第三,则是它错失必要的时机。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夹杂而来,面对此种情形,清王朝有很多改革自强的机会,但每当清王朝受到内外冲击时,尽管统治集团内部也会有一定震动,但只要还能控制局面时,最高统治集团总是不愿主动变革,总是缺少改革的自觉,即使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改革,也很快会被整个统治集团的专制政治惰性所淹没,改革自强的许多有利时机就这样被错失了。清末新政就是在这些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最终走向失败的殊途。

通过对清末时期的几次改良运动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失败是必然的。可是,在改良运动失败后不久,中国大地就出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封建制度继续存在下去了,它不能够带动中国融入世界,与时俱进。相应的,支持它的封建政府也必然随着制度的灭亡而垮台,所以这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契机,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其次,随着改良运动的进行,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生产积极性也与之提高,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的进步,民众们觉醒的爱国热情,无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后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最后,在改良运动进行的同时,一些进步的思想传入中国,它们不断冲击着原始中国人落后的思想观。这不断给封建统治基础予以重重的一击,也催生着无数进步青年的觉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中的中流砥柱。政治,经济,文化“三管”齐下,既说明了旧制度下中国结束的必然,也说明了革命中“新中国”诞生的必然。

上面,我们主要围绕“改良与革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发现这两者相辅相成,推动着历史的进步。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另一个话题——“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是建立在对上一问题的探索基础之上的。刚才,我们说到改良和革命都是发展社会,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的方式,他们都无不例外的促进了国家的近现代化进程。可是,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革命的方式似乎更猛烈,更行之有效,那么是不是其促进现代化的程度也更高一些呢?我们不能过分夸大革命的作用,只能说革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推动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只是其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例如,我们之前所举出的“辛亥革命”,这场声势浩大,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到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使得中华大地陷入“北洋军阀”的专职统治之下。可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因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历史,改变着未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提倡人人自由和平等,这都深刻地影响了之后政权的运行机制,使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辛亥革命中思想的解放,使得禁锢的闸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了解世界,走近世界,为以后“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开辟了渠道,这也影响着现代化的发展。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无不例外地说明辛亥革命使得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力度加强,速度加快,也越来越靠近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条件加以分析。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过程,是互为条件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阶段,规定了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反转过来又对纵向发展产生促进和深化的影响。在历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我们所研究的改良、革命、现代化这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也就恰好印证了之前我们的论证,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必将深入开展下去。




上一篇让“和谐共生”的理念久住我们的心房

下一篇一个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宅家思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