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晓雪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习近平谈治国理论》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史,中美双国既有过站立在尖锐的对立面上,也有过真诚的合作,这皆源于国家利益的转变。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也经历了或多或少的风风雨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同美国的战略合作更是逐步加深,而稳定和美国的合作关系也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一、历史渊源之尖锐的对立
中美两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建国初期便就有所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但历史遗留的问题并未解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依然尖锐。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初步形成,在夹缝中成立的新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扼制和孤立政策的重重阻力。在这一关键性时刻,受国际格局和美苏对华政策的影响,新中国领导人率先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至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也彻底画上句号。新中国即便在政治上面临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的困境,却在建国第一年成功打破孤立的外交状态,与十七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英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也承认了新中国的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后,中苏正式建交,中美矛盾日益尖锐。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也成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朝鲜战争上,中国和美国再次走上了正面军事对抗的道路,不仅如此,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仍继续将舰队盘踞在台湾海峡以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从中破坏朝鲜和印度问题的和平解决,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即使美国处处针对,但作为世界五大国之一的新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首次亮相便赢得了颇高的赞誉。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国则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也进入恶化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只好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联系。在美苏两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中国致力于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随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第三世界崛起,而中国也如一颗冉冉上升的星星一般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二、历史渊源之友好的合作
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美关系终于迎来了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苏联摩擦不断,台湾问题与影响到了祖国统一的实现,中国因此提前向美国发出和解的信号。美国迫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和美苏争霸的需要,也竭力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总而言之,两国关系缓和和改善符合了双方的战略需要。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作为中美两国多年以来的首次和平往来,以“小球转动大球”,通过民间交往带动国家外交的方式打破中美之间的坚冰。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外交封锁正式打破,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新局面。
然而,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所剩无几,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公认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这一时期,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也有所动荡。20世纪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并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受中俄关系的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再次迎来缓和、改善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三、中美关系的新挑战与新变化
反观当今世界,中美关系依旧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日益增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如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样,中美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两国的元首也进行了多次会晤。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都承担起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为世界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实现贡献各自的力量。然而,现阶段中美双方都互相怀疑对方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种质疑本身并不奇怪,但随之而来的便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摩擦。中美双方的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总趋势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在未来,这些猜疑和摩擦是否有不断加剧的可能,中美关系也是否会再次恶化,这都是不得而知的。
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双方领导人都应该反省自身,确立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外交政策。中国更应该始终将对美关系当作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把握发展机遇,权利投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适当之时,也要借鉴我国的外交历史,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选择一条正确的外交道路。正如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也希望美国领导人能意识到合作才是有利于中美双方发展的选择。
上一篇: 为什么纸沾水后再晾干就不平了?
下一篇: 遗忘曲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