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之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脱口秀之思

作者:蔡婉佳       来源于:家长学院

2017年1月,一档以脱口秀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综艺《吐槽大会》横空出世便收获好评如潮。同年八月其衍生节目《脱口秀大会》也随之播出,这两档节目的播出不仅收获了流量,也使得很多优秀的脱口秀选手从线下走到了大众面前,“脱口秀”这个来自于西方的词语,也走进了大众视野。

所谓脱口秀,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喜剧形式,它通常由一两个人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叙述与表演。表演者通过控制语气、语速、节奏、神态与肢体动作,将观众引领至特定的情境,产生相关联想,再用突如其来的,经过表演者构思设计的反差或呼应精准戳中观众笑点,博得观众一笑。表演者的段子立足于很多自我的生活实际,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每一次演出都考验着表演者幕后的创作能力和幕前的临场反应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这两档节目的播出,的确给我国脱口秀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在许久以前,脱口秀还只是线下剧场的小众表演,场地简陋,门票便宜。一个麦克风和一束灯光就能拉开演出的帷幕。演员们怀抱兴趣而来,在脱口秀表演中为观众带去欢乐和热闹的因子,自己也在或夸张或随性的表演中演绎释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如今,脱口秀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点,笑果文化脱口秀的线下表演更是一票难求。你不一定看过这两档节目,但你一定听过“北大还行撒贝宁”的传说。很多脱口秀中的金句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受到众人的追捧,也为很多年轻人的社交活动提供了共同语言。独特的“梗”文化也在这其中被创造出来。脱口秀的流行与网络社交对“梗”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众们都拿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中有没有“梗”,来评价这段表演的好坏。然而坦率自嘲者未必潇洒,每一段表演都是脱口秀创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度剖析,是在创作中对艰难挣扎过程的复原和再现。人们常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在看似轻描淡写,甚至近乎好笑的话语背后隐藏的也许是脱口秀演员的辛酸史,血泪史。如果人们只追求停留于幽默好笑的“梗”而不是背后活生生的人,对于脱口秀来说是遗憾的,对于观众来说是可悲的。脱口秀真正的生命力应在于大家以更多思考而非娱乐的角度去进行认识。

不知不觉中《脱口秀大会》已经走过整整四季,作为这档节目的忠实观众,可以看到它的一些新变化、新发展。第四季以“每个人都能讲五分钟脱口秀”为目标,扩大了脱口秀的参赛人群。从最初的比较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到现在来自各行各业的热爱脱口秀、想讲脱口秀的广大人群。他们中有家庭主妇、交警支队交警、癌症生物学家、街舞赛事主持人、视频博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他们通过脱口秀的舞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转化一个个表演段子,在欢笑中传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期许。这与最初这档节目“幽默不论资历,好笑要有意义”的主旨不谋而合。同时,患有出生缺陷的小佳在《脱口秀大会》上说到:“不好笑才是脱口秀演员最大的缺陷”。他的晋级绝非偶然,他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告诉大家不必同情,他自怀希望。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冠军周奇墨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交流、善于创作的综合型脱口秀演员。在决赛的后半段,他通过模仿致敬三位遗憾止步的脱口秀选手。如弹幕中所说,他好像带着所有人进了决赛第二轮。脱口秀演员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在夺冠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脱口秀大会》虽然以比赛晋级的方式呈现,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对手。在比赛之余他们会给对方改稿写稿,会为对方提供一些奇思妙想,会向对方的表演提出合理的意见。而这一切只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表演效果。正如周奇墨自己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对手,我们是竭尽全力,相互扶持,做了一场喜剧秀给大家看,我们这些人永远是一起的,是喜剧让我们相聚。”在“内卷”一词火热的时期,好像每个人都被分割成一个单独的个体,被独立了起来。而节目的最后传达给我们的是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团队协作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爱而聚会迸发出更闪亮的光彩才是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




上一篇对容貌焦虑 Say No

下一篇谁摧毁了我们的“童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