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道德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反问”道德

作者:张昊       来源于:家长学院

“道德”,一个老生畅谈却在现代社会没有实际定义的话题,一个从小就学习诵读过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悟的“课题”,一个全国宣传但却没有明确法律限制的问题 却总出现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摔倒老人扶不扶”到“不明黑白道德绑架” ,从“网络水军造谣生势”到“网络暴力引起明星自杀”,我们整日学习的道德思想法制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儒家所期望的天下大同,人人为善, 反倒有时会给那些真正习得道德于一身的“好人”,“老实人”带来伤害与纠纷。综上来看 ,“道德”二字仿佛成为了我们一直“吹捧”却又因难以定夺约束界限而和我们的生活 社会造成困惑甚至是灾难的“鸡肋” 。因此,明确划分道德指标与界限,给出道德“红杠”,才能让小到随时沟通的“Internet村”,大到整个国家,世界,因“道德”而美好。

开宗明义,何为“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引用自《在线新华词典》)其中道德的舆论属性以及社会言论自由的背景让道德在网络世界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只要不反社会,反政府,不传播淫晦色情,肮脏语言,道德可以在个人手中任意放大缩小,甚至摒弃。而此时,那些网络大军与业余网友们,便开始了对网络作品,网络公开事件,公开人物,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评价与信息传播。那这股力量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呢。试想,一个直播博得网友眼球的“博主”,可以凭借这股力量成为网红,甚至从一个平民百姓一炮走红,获得千万粉丝追捧。这股力量的强大显而易见。同样,若这股力量成为了对一个明星或者网络人物的攻击力,后果可想而知。

在道德行为的尺度和发生度由我们任意掌握的时空间中,道德往往成为了手中万物,欣赏则求,不欣赏时也可任意摒弃,殊不知,当你这一开枪 就如执行枪决般 永不能撤回。我们没有任务权力去因为网络人物的一点点错误而评价再三,更没有理由去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进行评判抉择,因为我们本非圣人无权干涉他人,更有道德要求去保持对人之尊重,对己之约束。老子云:“抑何以立言行树道德。作禁戒之堤防。出世之根本也哉。故四分戒本为正法关钥。诸佛以之同证。菩萨以之同修。众生以之同具者。以戒为体。以戒为用”(摘自《道德经》)其中明确表明了表明了道德应作为立法之本,立法之源,更是所有言行的规范与要求,应得法与舆论约束,共行其善。 由此,道德只有在社会明确大方向的基础上,加之法律约束存在,才会得其所用,消止存害。那如何让道德准确的遏制网络暴力,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呢?




上一篇“freestyle”大数据时代,这不就来了

下一篇浅谈“仇富与仇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