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为艺术”的背后,是年轻一代人文思想的蓬勃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学习 > 快乐大学时光

高校“行为艺术”的背后,是年轻一代人文思想的蓬勃发展

作者:周婷       来源于:家长学院

5e7d06fe-e6cb-496c-b6fe-3439d156bc35.jpg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旁出现“我的学费六万块”涂鸦;浙江传媒学院学子针对偷拍事件创作《偷拍男》海报、身裹羽绒大衣被偷拍重现“女孩子多穿点”言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女子蒙眼求自由拥抱……这些行为被网友称之为“行为艺术”。近年来,我国高校学子类似的行为频出,追根溯源,是年轻一代人文思想的极速发展。

在社会多元思潮涌现的当下,年轻人在多种文化冲击融合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对世界自有一套看法,其“行为艺术”实则是在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外界的思考。

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行为艺术更加小众,一是年轻人对于多元文化的接收能力更强,乐于敢于创作突破“世俗”观念的作品;二是年轻人关注的重点多侧重于小众领域,如性骚扰、空巢青年、抑郁症、跨性别者等我们平时难以注意的“角落”。他们用行为艺术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想法,不盲从于大众,不跟随他人脚步,寻找自己看待世界的观点。

不仅如此,年轻人所创作的“行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艺术的有益补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小众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较为晦涩难以理解,而行为艺术则做到了化“艺术”为“行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明了简洁的行为对小众文化进行讲解,从而弱化大众对于未知事物的抗拒感,使小众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易于理解。5月22日,戛纳红毯电影节一女子赤身裸体,身体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对着直播镜头向全世界声明“stop raping us!(停止强奸我们)”,正是表达了女性对家暴和性骚扰的反抗。行为艺术中所表达的观念正好填补了大众文化的空缺,使文化领域更加广博深厚。

因此,年轻人的行为艺术并不是叛经离道之作,相反,它存在于大众、主流文化之中,但也保留了其特有的叛逆和大胆,并以其独特性不被其他文化所侵蚀,不断延伸出专属于自己的人文活力。




上一篇奥迪广告疑抄袭,掀起著作权保护风波

下一篇六一家长孩子忙,莫让儿童节变质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大学生“聚餐社交”,其实没那么复杂
  • 大学生兼职频遭“黑手”,怎样保护“唐僧肉”?
  • 大学生时评,观点时代的青年视角
  • 西南科大再现猥琐跟踪男 校方处置结果却让人心寒
  • 手机依赖症调研之高校行
  • 做好学班不容易
  • 答题软件校园风行 沦为应试教育帮凶
  • 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杯男子篮球赛
  • 舌战群儒,一展锋芒——矿业学院积极参加新生辩论赛十六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