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贤锻 来源于:家长学院
5月24日,四川广安,网传武胜中学有学生打架,多人群殴致一名学生身亡。25日,据平安武胜通报:当事人卢某某(男,13岁)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我局已立案调查,相关行为人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5月25日 中国新闻周刊)
消息一经报道,便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许多网友瞬间愤慨激昂,在评论区仗义执言。诸如“出台法律管管校园霸凌”“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用来保护未成年人,而不是纵容未成年人犯罪”“提高犯罪成本,重启少管所”这样呼吁严惩校园暴力行为人的评论不在少数。
在新媒体时代,这样的新闻似乎屡见不鲜。校园暴力事件时不时就出来刺痛人们的神经,尽管网友们常常被气得面红耳赤,希望重视校园暴力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呼吁却从来没有得到人们想要的回应。为了遏制校园暴力事件,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在2016年、2017年、2021年先后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却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校园暴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校园暴力在发现、认定、处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
尽管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在网络上此起彼伏,但受众看到的校园暴力现象始终只是冰山一角,往往出了人命才被曝出。相较之前“互殴”与“正当防卫”界限的模糊,“校园暴力”与“小孩冲突打闹”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校园暴力不能被广大受众完全看到的原因之一。一些校园暴力会被学校或警方认定成小打小闹,以求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但2022年渔沟中学事件仍历历在目,同学之间的小冲突有可能会酿成大祸。面对校园暴力,很多人想借法律这把武器来保护青少年。当前我国针对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三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义务教育法》,但其中都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立法的缺失让相关法律对校园暴力行为人的惩戒力度大打折扣。
校园暴力的治理任重而道远,杜绝校园暴力还需多方合力,形成广泛联结,从根本上扼杀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念头,让每个孩子都活在阳光之下。首先,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探索方法及应对机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校园暴力排查机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斩断校园暴力的源头;老师则要以身作则营造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事务;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关注孩子在校日常,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培养孩子健康向上、不欺压他人也善于保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其次,校园暴力治理应树立“法治第一”观念,加强青少年保护方面的立法,提高有关校园暴力防治的法律层级,细化有关责任,树立明确红线,对校园暴力“零容忍”,让校园暴力治理有法可依,真正让施暴者“不敢为”。最后,学校和教师等具备教育职能的主体应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校园暴力知识,建立相关问责机制,及时、合理地实行惩戒,积极参与校园暴力治理。聚多主体合力共同治理校园暴力,让校园暴力无处遁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