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艺术 > 幸福学 幸福百科

幸福哲学

作者:佚名       来源于:幸福教育网

幸福学是陈孟云开创的一门新时代的哲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性科学。幸福学也可以称之为幸福哲学。幸福学具体理论和应用详见《中国幸福学研究》网站。《中国幸福学研究》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核心,两个基本原理和六个基本推论。

基本原理

第一基本原理,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类为什么能从一般动物里面脱颖而出?就是由于人类不断增强的不满足本性导致了人类的渴求(求知)欲,以及实践欲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了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而使人类能从一般动物种类中能脱颖而出,成为现在的人类;其他动物,则由于容易满足,也就难于进步,或进步缓慢。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满足。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二基本原理,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定义就是: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基本推论

第一基本推论,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因为人类的本性是不满足,所以人类的本性就是追求满足。因为幸福就是渴求被满足后的结果,所以追求满足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类的最终追求就是幸福。

第二基本推论,人的定义。什么是人?从人的本性,或者说从广义上可以讲,人是具有不满足本性的动物。这种定义是从人的共性方面来定义的,其实呢,人类中的任何人,就像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片叶子一样,与其他的同类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具有其个性的,特别是人的意识。根据马克思理论我们知道,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关于"人"我们就可以如此定义:人是具有不满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识的动物。

第三基本推论,人生的定义。 什么是人生?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导致了人们的渴求--渴求获得了满足--人们就获得了幸福。根据幸福第一定理我们还知道,幸福的感觉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幸福的感觉都是会消失的,又因为不满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会继续寻求新的渴求,寻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第四基本推论,人是时代的产品。因为人是具有不满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识的动物。所以人是时代的产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时代的影响所致,也就是说,好人,坏人,伟人,小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与个人本身无关,只需研究个人的时代背景就行了。什么是时代呢?就个人而言,时代就是能决定和影响某个人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

第五基本推论,存在就是真理。因为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东西,所以存在就是真理。

第六基本推论,人类最终追求的社会是和谐幸福社会。因为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因为保持人类能持续繁衍也是第一要务,所以能给人类(而不是少数人)带来持续和谐幸福的社会才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社会。

一个核心

是人类(包括人类子孙)的幸福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因为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所以人类的任何一个实践都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人类子孙的和谐幸福。所以人类必须和谐发展,去寻求更广的,更远的和谐幸福。所以那些为了少数人的幸福而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为了当代人的幸福而损害人类子孙的幸福的实践都是错误的,都是必须加以纠正的实践。

在此理论基础之上,《中国幸福学研究》又给出了许多幸福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理论创新。比如哲学的新定义,民主的新定义,真理的新定义,感情的新定义,尊严的新定义,爱国的新定义等等很多词和概念更科学,更直观的新定义。

幸福学具有终极意义

因为幸福是人类的最终追求,所以幸福学具有终极意义。如果站在科学的幸福学立场,就可以对人类所有的行为及其研究这些行为的学科进行重新审定,判明其存在的价值。凡是有助于增进人类幸福的学科,就是应优先发展的 ,凡是与幸福关系不大,甚至损害幸福,或者削弱人类自控能力,助长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学科,就是属于须控制乃至取消的学科。




上一篇幸福测量

下一篇幸福定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文章
  • 哲学概念
  • 真理概念
  • 幸福公式计算
  • 幸福简化公式
  • 幸福公式:根据定义
  • 第四产业--幸福产业
  • 幸福的分类
  • "幸福"和"快乐"的区别
  • 幸福定律
  • 幸福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