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走进游轮一楼的电池舱,一排排“小盒子”映入眼帘。这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船上共有4个电池舱,载电量相当于120多辆电动汽车电池容量之和。
电池功率大,怎样实现快速稳定充电?
“高压充电、低压补电,编织一张覆盖航线的‘充电网’——这种新模式解决了大型纯电动船舶大功率充电难题。”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服务人员李兴衡说,通过船载变压器把10千伏高压岸电变为低压,再接入直流电,船舶航行到上游后,能在多个游轮港口补电。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宜昌每年有大量过往船舶在此停靠待闸。过去,船舶靠港后用电依靠船舶烧油发电,造成空气、噪声污染。“在国家关于港口岸电相关标准、规范尚未出台,鼓励地方先行先试的背景下,我们多措并举推进港口岸电试点建设。”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党委委员林建国介绍,早在8年多前,三峡库区首个岸电试点工程在沙湾锚地正式建成送电。
创新探索出6种典型岸电供电系统,满足各种停靠方式、各类船舶岸电使用需求;探索建立车船一体化岸电云网服务平台,为港口、船舶提供统一结算、移动支付等便捷服务……着力先行先试,宜昌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规范性岸电全覆盖。截至目前,岸电已覆盖宜昌江段63个经营性码头和2个锚地,累计为1.4万余艘次船舶提供清洁岸电2500多万千瓦时,预计今年岸电使用总量将超过700万千瓦时。
中午时分,一艘名为“雅典娜”号的游轮静静停靠在秭归港客运码头。记者随船长吕必云上船,只见位于游轮中部的受电箱上接着一根粗大的电缆,与码头趸船上的配电箱相连。
因航线稳定且用电量大,旅游客船的岸电需求迫切。2019年,“雅典娜”号完成受电设施改造,并获改造补贴。“3年多来,岸电让我们节约燃油费用90多万元。”吕必云说,“现在,停靠宜昌的游轮都抢着用岸电,要提前预约。”
不只是岸电。在长江宜昌段,新能源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今年1月,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在宜昌市夷陵区建成;4月,长江干线中上游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在秭归县投运……
加快内河船舶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宜昌造”占全省新建新能源船舶一半以上
船台上焊花飞溅,一艘艘正在建造中的巨轮静卧江边。这里是宜昌船舶工业园,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
“开春以来,船台几乎满负荷运营。”宜昌船舶工业园负责人王旭介绍,今年园区企业订单量较上年增长40%。
“‘长江三峡1’号就是从这儿下水的。”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启胜说,该船是公司接到的第一个纯电动新能源船订单,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心里着实没底。”
鑫汇公司成立专家工作站,邀请武汉理工大学专家和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开展指导。“不仅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还培养了一批新能源电池安装方面的施工人才。”覃启胜说。
湖北三峡旅游集团是“长江三峡1”号投资方之一。集团宜昌交运长江游轮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军介绍,作为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示范项目,该船由高校、科研院所、动力电池及船舶动力控制系统头部企业等共同建造。
“航行近300次,累计载客28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超过1200万元,纯电动游轮的运营效果喜人。”刘军说,“去年,我们又投资新建了2艘纯电动游轮,今年底将完工。”
宜昌造船业历史悠久,现有25家造船企业、100余家航运公司。如今,宜昌正以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为重点,加快内河船舶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宜昌成立,这是由中国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和宜昌市船舶检验中心共同发起的。“工作室已签约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将重点突破纯电动货运船舶技术瓶颈。”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主任梅常春说。
5月18日,总投资80亿元的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开工,招引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入驻。
新建船舶审图中心,方便本地船企就近送审图纸;研发船舶线上报检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掌上办”……政务服务提质提速,助力宜昌抢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新赛道,跑出发展加速度。梅常春介绍,除游轮外,“宜昌造”新能源船舶涵盖集装箱船、油气双燃料和油气电混合动力货船等,数量占全省新建新能源船舶的一半以上。
上一篇: 锚定电动化,中国企业抢先机(经济聚焦)
下一篇: 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新数据 新看点)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